其實我們平時說的所謂“純金”表也是指18K金表.眾所周知,99.9%的純金變成了24K金,Karat是k金的計量單位,把純金分成24份。
在金本位下的社會交易結構中,人們對黃金的渴望一直是熱烈的,人類崇拜黃金的歷史悠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和財富。在中國古代,國王穿的金袍,宮殿里的金王座,甚至宮殿都是金碧輝煌的。由此可見,黃金在中國歷史上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樣,金表也很受成功人士的追捧。印象中“金表之戀”來自香港。在很多香港電影中,戴金表的人通常代表財富和成功。勞力士金表最搶眼(我知道的第一塊金表大概是勞力士DD)。粵語中的“黃金勞工”也被香港人視為“撈金”發財。隨著時間的推移勞力士黃金沉淀,我們熱衷于金表,但我們對金表了解多少?
金表
其實我們平時說的所謂“純金”手表,也是指18K金表。眾所周知,99.9%的純金變成了24K金,卡拉特是k金的計量單位,把純金分成24份。我們的金表中18K金的含金量是18/24=75.0%,我們后來了解到是750。其實金表并不是真的純金。有人在這里納悶,金表為什么不用24K純金?在這里,我們要找出黃金的一個屬性。黃金是一種耐腐蝕的貴金屬,具有很高的韌性和延展性,但也是一種非常軟的金屬。我們的電影已經為我們普及了這方面的知識。古人交易時,驗證黃金的真偽。相信大家對牙齒這個鏡片都很深刻,所以這種很軟的貴金屬根本不可能做成大金表。為了使其質地更加堅硬,在后加工中采用了合金技術,18 K. 18K金表分為四類,由以下三種材料制成:
手表
黃金表是最常見的。表殼由750的純金、125的銀和125的銅鑄造而成。由于銀和銅的顏色與黃金非常相似,純金鑄造的合金依然保持了黃金的本色,但是硬度增加了很多,完全可以應付來自安一體金表的拉力,真的可以打動全世界的人。
黃金表
鉑金和鉑金的概念混淆已久,這里有必要解釋清楚:制表行業的鉑金還是金的合金,全金比例還是750。至于其他250的金屬,還是兩個流派。
其中一個主要的學校是加鋅。這種方法呈現的白金顏色是灰色和黃色,需要在外層鍍銠才能明亮耀眼。缺點是鍍銠層隨時間脫落,美觀程度降低。即使大品牌也能保證再鍍銠服務,麻煩。另一個主要流派是加鈀,鈀很貴,因為鈀本身就是貴金屬。而添加鈀的鉑金光滑、潔白、均勻,不需要鍍銠,避免了以后維護的諸多麻煩。
紅金表(又稱“玫瑰金表”)
表殼鑄有750的金和250的銅,含金量不變。然而,由于銅的比例增加,合金顏色略帶紅色,因此得名表帶。因為紅金色的特殊顏色,所以不那么張揚,更加優雅,近年來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甚至喜愛。
紅金表也可以分為粉金,不同于標準的18K金。18K粉金,顏色略紅,有紅金、玫瑰金等不同名稱,因19世紀初在俄羅斯流行而被稱為“俄羅斯金”。其成分為750的純金和250的電解純銅,具有延展性強、硬度高、不易變形或劃傷、顏色多變的特點。
如果加銀,顏色會變淺,加銀越多,紅色越淺。當銀含量增加到10%,銅含量減少到15%左右時,顏色會變淺或變淺。——3N粉金(75%純金,13%銀,12%銅),4N粉金(75%純金,9%銀,16%銅),5N粉金(75%金,4.5%銀,20.5%銅)。可以看出,銀加得越少,銅加得越多,顏色越多
也越來越偏深偏紅。
鉑金表
另一種是獨立的貴金屬鉑金,也是鐘表采用最昂貴的貴金屬。常常有人會混淆白金與鉑金的區別,如果稍加了解,便會知道鉑金原來比白金貴重不少。鉑金表是鐘表材質的巔峰之作,珠寶市場上鉑金戒指比黃金戒指貴很多,反映到這兩種材質手表上,價差仍是基本相仿的。鉑金很昂貴,世界上只有最珍貴的手表才會選用鉑金表殼,售價更是貴得驚人。在瑞士,鉑金與18K金的官方純度標記完全不同,購買者還是較易分辨的,百達翡麗公司為了方便買家,還在所有自家產鉑金表的6點刻度下方鑲嵌了一枚小鉆石,十分明顯。掌握了此法,分辨該品牌的鉑金與否絕對不會出錯。
金表印記
因為本來手表機心就非常的小,所以機心夾板上的K金印記是非常細微的,一般不超過1平方公厘,需在借用放大鏡下才可以看的清楚。
在最開始,瑞士制表聯合會要求制作金表廠商統一在手表背面標注相對應的圖案,所有瑞士生產的18K金表必須標識為“女皇印記”(“女皇印記”是瑞士護國女神Helvetia之側面頭像);在之前的14K金表(含金量58.5%)印記為松鼠印記;9K金表(含金量37.5%)為寶劍印記,圖案以外型像寶劍里面像花的圖形圖案;鉑金表之前為瑞士山羊頭;從國外訂制進口瑞士的手表山貓頭Lynx作印記,在山貓頭兩耳之間打“1”為18K金表,打“2”為14K金表;現今統一改為“圣伯納狗頭”印記。
鉑金PT950/PT900、純銀925、18K金750、14K金這些貴金屬印記在瑞士鐘表業曾經達到17種之多,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檢驗地,主要為拉紹德封、伯爾尼、沙夫豪森、納沙泰爾、比爾、力洛克、日內瓦等地。
“圣伯納狗頭”是在1995年瑞士鐘表行業協會才開始規定必須在18K金表殼上刻有一個圣伯納狗頭印記,當時,瑞士貴金屬檢測署要求將所有檢測提交至日內瓦,金表印記也因此得以統一。
如今的18K金表都會采用“750標記”、“圣伯納狗頭”、“天平”等印記,這些組合印記代表該枚腕表材質的含金量為75%(18K金,純金為24K金,24K的75%為18K),這也是現代18K金表必不可少的三個標識。
三種非“金表”
鍍金表
我們通常看到市面上萬元左右甚至千元不到的“鍍金表”,相比較金表的價格那可是差的十萬八千里,那什么是“鍍金表”?價格低廉的“鍍金表”通常是指采用化學方法進行離子鍍工藝,PVD真空離子電鍍物理沉積的原理,有不同的厚度,一般常見的是3微米,通常可以保持一年左右不被磨穿,也有10微米的,但成本較高。通常幾百元的鍍金表就是3微米,鍍層比較薄但相對牢固,多為中低檔腕表所用;還有一種更加低廉的“鍍黃”表是采用鍍黃鋅技術,鈍化后獲得外觀黃色的有較好耐蝕性的鋅層,這種工藝比較簡單也容易脫落。
包金表
如果我們喜歡金表但又被高額的價格拒絕的話,包金表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包金表,是指在不銹鋼或其他金屬上面加貼K金金箔,包覆于胎體上,再以錘敲打密實,使凹凸紋理一如胎體表面,所以包金較厚,不易掉色;包金是手表表殼保護性“裝飾”的早期物理性質的粘合體,工藝流程非常復雜,現已基本淘汰,表款甚少。鍍黃金厚度20微米以上的也可稱為包金,鍍金最厚有10微米,包金最厚的有80微米。
間金表
還有一種俗稱“金銀潤”的間金表。間金表是為了節約購表成本,在同一塊表上的金屬材質采用兩種不同材質:18K金與普通金屬精鋼,比如歐米茄蝶飛的金圈鋼殼、勞力士的金銀潤表鏈,這樣的表金色與銀色在精密工藝的打造下襯托出一種華貴而質樸的成熟氣質來,要是覺得18K金太過招搖的話此類表絕對是一個好的選擇。